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,为了您更好的体验,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://www.huaweicloud.com/intl/zh-cn
不再显示此消息
置方法进行设置。 设置建议:推荐使用默认值。 设置不当的风险与影响:设置过小会导致xLog频繁切换,占用存储空间。 archive_interval 参数说明:表示归档间隔时间。超过该参数设定的时间,则强制归档日志文件。 参数类型:整型 参数单位:s(秒) 取值范围:1 ~ 1000
context、PL/pgSQL package init context等),申请在顶层ExecutorTopMemoryContext(例如:ResourceOwnerCxt等),申请的临时内存在匿名块事务提交后释放。如果遇到内存不足场景,请调整max_dynamic_memory至合适值后重试。 下面列举了基本的匿名块程序:
BEGIN DECLARE SECTION; char query[1024] = "SELECT d.oid, * FROM pg_database d, pg_stat_database s WHERE d.oid = s.datid AND (d.datname =
BEGIN DECLARE SECTION; char query[1024] = "SELECT d.oid, * FROM pg_database d, pg_stat_database s WHERE d.oid = s.datid AND (d.datname =
把ResultSet向下移动一行。 previous() 把ResultSet向上移动一行。 before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之前。 after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之后。 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。 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。
store堆表数据行上xmin/xmax作用类似,如图2所示。 图2 RCR UBTree可见性机制 RCR UBTree增删改查 Insert操作:UBTree的插入逻辑基本不变,只需增加索引插入时直接获取事务信息填写xmin字段。 Delete操作:UBTree额外增加了索引
把ResultSet向下移动一行。 previous() 把ResultSet向上移动一行。 before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之前。 after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之后。 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。 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。
t2) hashjoin (t1 t2),则后面与前面冲突,此时hashjoin的hint失效。注意:nestloop(t1 t2)和no mergejoin(t1 t2)不冲突。 leading hint中的多个表会进行拆解。例如:leading ((t1 t2 t3))会拆解成:leading((t1
out设置为60秒。 取值范围:整型,0 ~ 1073741823,单位为秒,其中0表示禁用该功能。 默认值:0 archive_interval 参数说明:表示归档间隔时间。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,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。 超过该参数设定的时间时强制归档日志文件。
把ResultSet向下移动一行。 previous() 把ResultSet向上移动一行。 before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之前。 after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之后。 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。 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。
把ResultSet向下移动一行。 previous() 把ResultSet向上移动一行。 before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之前。 after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之后。 fir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第一行。 last() 把ResultSet定位到最后一行。
描述:查看当前hll数据结构中的log2explicit数值。hll通常会由Explicit模式到Sparse模式再到Full模式,这个过程称为promotion hierarchy策略。可以通过调整log2explicit值的大小改变策略,比如log2explicit为0的时候就会跳过Explicit模式而
置方法进行设置。 设置建议:推荐使用默认值。 设置不当的风险与影响:设置过小会导致xLog频繁切换,占用存储空间。 archive_interval 参数说明:表示归档间隔时间。超过该参数设定的时间,则强制归档日志文件。 参数类型:整型 参数单位:s(秒) 取值范围:1 ~ 1000
eout设置为60秒。 取值范围:整型,0 ~ 1073741823,单位为秒。其中0表示禁用该功能。 默认值:0 archive_interval 参数说明:表示归档间隔时间。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,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。 超过该参数设定的时间时强制归档日志文件。
物化视图日志 不支持 - 19 挖掘模型 不支持 - 20 对象表 不支持 - 21 对象类型 不支持 - 22 对象视图 不支持 - 23 operators 支持 - 24 包 支持 - 25 序列 支持 - 26 存储函数 支持 - 27 存储过程 支持 - 28 同义词 支持,有差异
物化视图日志 不支持 - 19 挖掘模型 不支持 - 20 对象表 不支持 - 21 对象类型 不支持 - 22 对象视图 不支持 - 23 operators 支持 - 24 包 支持 - 25 序列 支持 - 26 存储函数 支持 - 27 存储过程 支持 - 28 同义词 支持,有差异
全密态数据库使用多级加密模型,加密模型中涉及3个对象:数据、列密钥和主密钥,以下是对3个对象的介绍: 数据: 指SQL语法中包含的数据,比如INSERT...VALUES ('data')语法中包含'data'。 指从数据库服务端返回的查询结果,比如执行SELECT...语法返回的查询结果。
全密态数据库使用多级加密模型,加密模型中涉及3个对象:数据、列密钥和主密钥,以下是对3个对象的介绍: 数据: SQL语法中包含的数据,比如INSERT... VALUES ('data')语法中包含'data'。 从数据库服务端返回的查询结果,如执行SELECT语法返回的查询结果。 密
-p 8000 -d gs_example_restore -e -h 192.*.*.139; Password: restore operation successful total time: 1430 ms 示例二:执行gs_restore,指定数据库IP,指定已存在的
store堆表数据行上xmin/xmax作用类似,如图2所示。 图2 RCR UBTree可见性机制 RCR UBTree增删改查 Insert操作:Ubtree的插入逻辑基本不变,只需增加索引插入时直接获取事务信息填写xmin字段。 Delete操作:Ubtree额外增加了索引